医生做手术被扎伤医护人员关于艾滋病的必备

2019-09-02 21:19:56 来源:
分享:

72岁的王瑞(化名)生前是岛城某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,十几年前,他给一名肝炎患者做手术时,手术针不慎扎到了自己手上,后来,他被查出感染了肝炎病毒,近日,由于严重肝硬化,王瑞离开了人世。4月12日,采访了解到,医护人员给患者治疗时被针或手术刀扎伤的事情很常见,有的科室甚至每天都能遇到。虽然根据法律规定,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被感染属工伤,但是,由于传染病潜伏期长,患病医生很难证明自己是在工作中感染上的传染病,维权不易。在帮助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,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必修课。

截止2015年10月底,我国艾滋病先存活感染人数已经达到57.5万人了。

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持续增长,既往感染者也陆续进入发病期,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。

作为医生,当然是谨守自己的承诺,把病人的健康作为最先的考虑,尽一切能力救治病人。越来越多的XX医院拒绝收治艾滋病病人、医生歧视HIV/AIDS的报道吸引着人们的眼光。每当类似报道出现,医院和医务人员都被指责是推诿、歧视患者,甚至被辱骂没有医德等等。

作为医学工作者,承担那么多委屈,去向谁诉说,他们在临床上的承担的风险,又该如何尽可能地避免?这里,为大家讲述在临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的威胁?

一、针头刺伤不用怕,不一定被传染

职业暴露问题是最为让人担心的问题。

艾滋病潜伏期**,HIV感染者外表又无法识别,在工作过程中,经常会接触到病人的体表、伤口、精液、阴道分泌液等等等等。所以医学工作者,特别是外科、口腔科、妇产科医生,护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工作人员,有关血库、化验室和血液透析病室工作人员以及尸检人员等,时刻都暴露于感染HIV的危险中。

但是,针头刺伤不一定就会感染HIV。前提当然是取决于针头是否被HIV污染。如果这个针头被HIV污染了,比如,明确对方是HIV感染者,这样的担心才得以成立。另外,还要关注以下几点:

感染可能性大小与针头的特性、刺伤的深度、针头上有无可见的血液及血液量的多少、感染源患者的感染阶段、以及被伤者的遗传特性有关。

◎空心针头较实心针头感染的可能性大;

◎刺伤越深、针头上被污染的血液越多,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;

◎如作为感染源的病人在被刺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,被感染的可能性则大。

◎一般而言,针刺的平均血量为1.4L,一次针头刺伤感染HIV的概率为0.33%。(美国曾调查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概率约为6.4/万,显著低于医务人员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刺伤19%的感染概率)。

二、真被针扎到了怎么办?

医护人员当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HIV职业暴露,但是,就算再小心,也是有不幸或意外发生的时候,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?

(HIV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流程)

请记住:一挤二洗三消毒,一边评估一边报。

一挤二洗三消毒:

说的是暴露后的局部处理:

1、如果是血液、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,应立即先用肥皂,再用清水、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;

2、如溅入口腔、眼睛等部位,用清水、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;

3、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、切割伤、咬伤等出血性损伤,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,然后用清水、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,再用碘伏、75%酒精、0.2%次氯酸钠、0.2%~0.5%过氧乙酸、3%双氧水等消毒创面。

一边评估一边报:

评估和处理应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、有相关经验的艾滋病专家来做。

后面的这段话对于大家非常重要,请谨记:

医务人员被含有HIV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后,除了伤口的消毒和处理外,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服用药物预防HIV感染的发生。药物预防已被证明可以减少针头刺伤后HIV感染的发生,所以职业暴露后是有药可以预防的。

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如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,服药时限是越快越好,一般在1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比较好。

所以,一旦不幸发生了职业暴露,一定尽快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报告和请求专家评估,申索必要的抗病毒药物,即可尽可能地控制不被感染。

三、积极促进国家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政策

如果说,医护人员要奋不顾身出来接诊病人,那么,国家应该也有奋不顾身保护医护人员的义务,然而,现在国家对医护人员的保护,是远远不足的。

改善HIV/AIDS的就医条件,是需要多方长期努力共同完成。

1.病人分流要做好

国外发达国家没有独立的传染病医院,而是在综合医院的专门区域收治传染病患者,如肺结核、艾滋病、肝炎等。我国应借鉴这一理念,将传染病救治纳入常规医疗体系统一管理。构建完善、到位的感染性疾病医疗体系,专科医院除了能治疗传染病之外,还应具备综合医疗能力,另一方面,提高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。

2.术前检查不可少

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拥有治疗的权利,医护人员也有得到保护的权利。

出于对病患、医护和医院各方面考量,我国《艾滋病管理条例》规定,对病人进行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常规检查乙肝、丙肝、梅毒和艾滋四项。

美国出于对隐私的保护,不对术前病人进行强制性HIV检查,而是对所有病人统一按照感染级别来处理,处理原则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(GeneralPrecaution)。

3.医护培训要做足

以往调查结果显示,我们很多医务人员普遍性防护原则意识偏低,防护知识欠缺,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欠缺。

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,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意识,从而降低艾滋病的职业暴露。政府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同时,也应完善对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的补偿机制。

文章来源:漳州哪家医院治疗性病好
分享: